回忆:学樵

1951年我父亲去世了,母亲是家庭妇女,拖着5个年纪尚小的儿女,生活非常困难。二姐十三岁就去参軍了,想必是为了生计不得己而为之。當时我的大姐辜学薇在成都读妇产专科学校。1952年秋,她决定邦助这些兄弟姐妹走出困境,首先将我接到成都来读书,当年我12岁,我就说一下来成都的过程。从旺蒼到广元有76公里,当时还未通公路,扵是我与堂兄和表兄一道,长途拔涉徒步走到广元,恰好我二姐當兵在广元,来到去成都的車站送我上車,并嘱托同車的一个铁路局青年人,请他照顧一下我这个弟弟并将他送到成都我大姐实习工作单位,即包家巷产科医院,見到送我那位铁路局的青年人,大姐表示非常感谢他,记得大姐请他在餐馆吃晚饭。从此我就和大姐生活在一起。为我安排了住处,在小南亍小学插班(六年级)读书。记得剛到成都大姐亲手为我做了件連背褲,上装着白衬衫,啊,真是换然一新。

初上成都,我第一眼见到大姐的印象,年輕靓丽、標致、温暖的大姐姐。心里十分髙兴。大姐不仅关心爱护我,像母亲一样,觉得很温暖。

大姐本希望我能上大学,看来她对教育很重视,希望通过受高等教育改变命运。但由于时局的因素,我1959年高中毕业后沒能上大学,后来找工作也困雄。青少年时我也喜欢绘画,但毕竟沒有天份,不能向这方面发展。直到20岁后我意识到自己的平庸,但人总要生存和自立,故我自愿去当木匠(从学徒开始)。我想从读书到成长大姐对我那么多邦助,不能再增加她的负担了。

我的大姐对她的兄弟姐妹都很关心爱护,尤其是对我这大弟弟特别爱护,无学习工作、生活方面都很关切,这点我能深深地体会到。

《学薇随筆》一书我看了,很感動。作为一个非专业文学素养人士能把个人經历和见闻用樸实无华的文筆叙述出来,能打動人,不简单。其中没有華丽的词藻、铺陳的修辞和高深的驚句,可贵之处在于她有真实的感受和樸实的语言,道出事物的真诚、善良和美好的東西。故能夠感染别人。

现在大姐己离我们而去了,她的笑容、声音,她对人生的坚靭、乐观,对亲人的温暖我们忘不了,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愿她在天國安息。

学樵 2021年1月

Total Page Visits: 719 - Today Page Visits: 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